【德阳日报8月10日讯】在市区城隍庙街附近一个停车点,车主停车入位后,停车位上的感应器立即开始自动计时,30分钟免费时长结束后挡板缓缓上升自动锁车。这是我市最新投入运行的新型停车“黑科技”智能泊位机器人。
为助力智慧化城市建设,解决城区“停车难”问题,日前,我市在城区内投放了近百台泊位机器人进行试点。
近日,记者在城隍庙街附近看到,道路一侧每个车位上都安装了一块银色的“板子”,“板子”位于车位中间位置,由一块太阳能板、二维码牌以及可升降的挡板组成。
“非常方便,不用等收费员,也不用自己去扫小票,扫码支付完成后挡板下降就可以开走了。”体验了泊位机器人的王先生对这项“黑科技”赞不绝口。现场,记者也尝试扫描了二维码,看到手机页面跳转到一个小程序,界面上显示出此处停车位的车位号、汽车车牌号和停车时长,点击“立即支付”,即可实现缴费。此外,车主还可以在小程序上看到附近路段的车位空闲情况。
“该泊位机器人使用技术成熟的4G公共移动网络通信,确保了计时计费的准确性和车主使用的快捷性,提高使用效率的同时还减少了收费员的工作量和计时误差。恶劣天气和大雨、暴雨时也不影响使用。”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安装泊位机器人后能有效提高道路停车位的使用率、周转率,最大化利用道路资源,避免“僵尸车”长期停放。
目前,智能泊位机器人主要涉及城隍庙街、白河巷、铧炉巷附近路段。
燃油车辆停车30分钟内免费,超过30分钟开始计费,第1小时4元,超出后每增加1小时加收1元,单次停放每天最多不超过15元。新能源汽车前1小时免费,超出后按正常收费标准计费。
据悉,下一步,我市将根据实际需求在城区进一步推广使用智能泊位机器人,为市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停车体验。
■记者洪意 刘应鑫(实习) 编辑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