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城市管理局3月3日讯】3月1日,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召开2024年全市城市管理工作会议。会议回顾总结2023年的全市城市管理工作开展情况,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
2024年城市管理目标以群众视角定需求,以国际视野提标准。打造整体整洁有序、局部诗情画意,充满活力、有人文魅力的现代化国际化省会城市形象。
2023年工作总结
一、市政设施功能面貌大幅改善。
“郑点亮 ”让城市更美。整治“有灯不亮、有路无灯”路段196条,亮灯里程128.8公里,基本消除城市道路照明盲区。
“郑路平”让出行更顺。中小修道路50.2万平方米,治理提升窨井盖5.69万座。持续强化道路桥梁安全管理,开展常规检测338座、定期结构性检测147座。
“郑好停”让停车更便。盘活、新增、共享机动车泊位59.4万个,智慧停车平台注册用户数突破302万人,接入泊位60.1万个,提供路内停车服务3400万次。
道路绿化提档升级。补植补栽行道树2.2万株,治理黄土裸露161.8万平方米,美化树穴3.2万个,高架月季彩扮74.9公里。
河道管理提质增效。招募选拔29名“民间河长”参与河区巡查监督,开展拉网式排查7次,发现并解决偶发性排污问题74次,黑臭水体清零成果进一步巩固。
二、城市供应保障能力稳健增长。
供水保障有力。新建改造供水管网167.9公里,新增日供水能力20万立方米。龙湖水厂、东周水厂清水池、罗垌水厂扩容工程完工达产,石佛水厂改造、郑开同城东部供水等重点项目推进有序、进展顺利。
供气安全稳定。新建改造燃气管网234.6公里,新发展燃气用户14万户。燃气用户安全装置加装两年行动大头落地,累计加装250万户,基本达成全覆盖预期。建成投用20座瓶装燃气供应站,瓶装燃气配送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供热运行平稳。全年新建改造供热管网44.5公里,新增入网面积499.2万平方米,“引热入郑”、市区一体化输配管网等项目开工建设,“一城一网”的大联网供热格局初步形成。积极开展供暖惠民服务,采取提前和延迟供暖、“压非保民”等措施,确保市民群众温暖入冬、温暖过冬。
污水污泥处理能力不断增强。日污水处理能力突破240万吨。陈三桥污水处理厂二期提标改造建设加快,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二期的竣工投运,标志着全国首座达到河流地表水Ⅲ类标准的百万吨级城市污水处理厂落地郑州。
三、环境卫生管理成果丰硕。
“郑州硬核除雪模式”获全国网友点赞。除雪工作科学高效,郑州城管“以雪为令、闻雪而动、边下边清、雪停路通”,给广大市民和全国网友留下了深刻印象,真正做到了“工作主动、市民心动”。
环卫设施配套日益完善。新建垃圾中转站6座,更新购置新能源环卫车辆250台,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8%。东部、南部(二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规范化运行,西部焚烧发电厂进入主体施工,侯寨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加快,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实现全焚烧、零填埋。
生活垃圾分类亮点纷呈。主城区开展分类小区8992个,覆盖率达到99.2%,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过38%。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推进有力,创建国家级示范县1个、省级示范县1个、省级示范乡镇8个,示范村覆盖率40%以上。
四、市容市貌秩序更加规范。
开展施工围挡专项整治,拆除围挡201公里168万平方米。整治各类大型户外广告、软体条幅、小广告等5.6万处。拆除各类违法建设2762处160.6万平方米。新办犬证1.3万个,处置养犬案件1728起,收容流浪犬3141只。
五、城市安全防线不断筑牢。
以城市防洪排涝监测预警系统为支撑,构建城区“内涝监测一张图”,得到国务院督导组和全国政协调研组的高度认可。扎实推进城市防汛排涝设施改造,完成道路积水点治理32处,疏挖排水管网1911公里、改造36公里,疏通淤堵沟段14段17.6公里,更换安装窨井防坠网1.6万座。
六、县级城市管理水平显著跃升。
各县(市)和上街区围绕“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目标,持续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城市的“颜值”“气质”不断刷新,“能级”“品质”全面增强。
七、城市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用“党建红”带领“城管蓝”,在一线建立各类党组织154个,持续推进数字城管平台与基层治理网格化平台对接融合,12319城管热线整合纳入12345便民热线,“城管掌上驾驶舱”在“郑政钉”APP上线,提升了智慧化水平。
八、党的建设富有成效。
开展党组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6次,举办读书班2期,讲党课10次,开展一线调研142人次。坚决扛稳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创立“百姓城管、服务百姓”党建品牌,以党建引领推进基层治理难题解决。
2024年 “国际郑”的城市形象将这样提升
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
工作总体思路
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郑州实践“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要求,深化“三标”引领、坚持“百姓城管、服务百姓”理念、以群众视角定需求,以国际视野提标准。
目标
打造整体整洁有序、局部诗情画意,充满活力、有人文魅力的现代化国际化省会城市形象。
重点工作举措
一、深入开展“郑好停”专项工作。加强道路停车泊位管理,依法推进市区11万个道路泊位“并购贷”工作。加快智慧停车系统建设,实现全市备案、共享停车场和道路泊位实时信息“一网统管”。
二、增强集中供热能力。开工建设北部区域供热干管及配套工程,续建“引热入郑”市区输配管网工程,完成华润登封电厂引热入郑长输供热管线工程。新建改造供热管网31.5公里,计划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逐步实现中心城区供热统一管理。
三、加快公厕和城市驿站建设。新建公厕30座,确保城区每平方公里公厕数量4座以上。持续打造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郑州名片”,完善功能,拓展范围,推动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升级为服务全市群众的城市驿站,新增示范点50座。
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加强中端收运环节监管,减少“混收混运”和“前分后混”现象,分类覆盖率保持99%以上、回收利用率不低于39%、无害化处置率100%。
五、强化施工围挡管理,力促市容市貌整洁有序。建立市、区两级联合勘查机制,对围挡审批、设置、施工、恢复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管,缩短设置时间,拆除不必要围挡,实现“减量、瘦身、规范”的工作目标。
六、不断完善应急处置体系。优化城市防汛排涝、清除冰雪、水气暖保供等应急预案,加强人员培训和实战演练,提高12319、立刻办、市长热线等联动机制运行效率,全面增强极端天气和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对能力。
七、 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执法水平。深化服务型行政执法,践行“721”工作法。推进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加强协管队伍管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树立城管执法队伍良好形象。
八、坚持党建引领聚合力,全面汇聚事业发展蓬勃动力。
■编辑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