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城市管理局官网12月22日讯】聚焦群众关切的“停车难”问题,张家港市优化管理模式、创新工作举措,全力推进停车便利化工程,“港城e停车”智慧停车管理平台获评“2023年度优秀城市停车平台”国家级荣誉。
实施规划编制,打造停车治理“示范区”。规划编制明确了建设“停车治理现代化县域示范区”的总体目标、指标和策略,重点确定了“新建、共享、增设、挖潜”的综合化停车设施布局方案。同时,率先应用停车指数科学的评价体系,是省内首个应用“停车指数”评价体系的县级城市,停车指数得分为89.5分,达到二等便利(优秀管理)水平。
强化统筹协调,持续增设公共停车泊位。全市已完成新增公共停车位1810个,完成率121%。在此基础上,全力抓好组织实施、统筹推进分步式停车位建设,提高停车重点区域道路停车泊位供给力度,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分步式停车泊位1232个,完成率308%。创新停车设置方式,2023年增设“潮汐停车位”“20分钟停车位”“夜间限时停车位”共计700余个。
停车资源共享,科技赋能提升管理水平。提前完成数据接入任务,今年以来,全市已接入停车泊位动态数据35118个,并同步接入“苏周到”App,完成率100.3%。扩面推广停车资源共享,创新打造“港城夜泊”停车共享服务品牌,推出“杨舍老街”“购物公园”等商业综合体夜间停车共享服务,今年以来,完成分时共享停车泊位823个,完成率206%。健全完善智慧停车平台建设,全面实现智能化管理收费,在苏州范围率先完成现有收费路内停车泊位“一位一码”设置和路外公共停车场“一场一码”设置;并创新引入“ETC+视频”智慧融合技术,拓展支付场景应用。积极推进曼巴特商圈停车便利化示范区建设,推行停车缴费的自动化、一体化的“无感畅行体验”,提升车辆通行效率;实行商业综合体周边居民小区夜间停车共享,提升示范区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因地制宜,深挖非机动车停车资源。围绕车站、商业综合体、医院、学校等重点区域,结合市民出行、停放需求,“见缝插针”,应划尽划、能改尽改,深挖非机动车停车资源,缓解非机动车“停放难”现象。今年累计新增(修复)非机动车停车泊位约1.65万余个。
■编辑TWZ
相关新闻:张家港市城管局系统推进停车便利化各项工作
【张家港市城市管理局官网1月16日讯】张家港市城管局始终紧扣城市发展与民生需求,围绕“民生城管”“智慧城管”品牌建设,以停车泊位建设和管理为抓手,创新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推进停车便利化各项工作,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规范、便捷、优质的停车服务,有效提升了停车便利化和群众满意度。
强化科技赋能,输送智慧停车“血液”。持续优化升级“港城e停车”市级停车服务平台功能,将全市65个场点共计4805个泊位纳入智能收费管理,全市35118个动态数据全部接入市级智能管理平台,形成停车数据“一张网”;全市在梁丰路、道士巷弄等停车路段设置182个高位视频抓拍摄像机、64个低位视频桩,在步行街东首停车场等部分停车场的无障碍车位设置智能识别相机,确保车位“位”尽其用,有效推动停车管理智慧化转型,助力打造有序便捷的停车环境。不断完善智慧停车平台建设,全面实现智能化管理收费,在苏州范围率先完成现有收费路内停车泊位“一位一码”设置和路外公共停车场“一场一码”设置。同时,创新引入“ETC+视频”智慧融合技术,拓展支付场景应用。在张家港市市区范围积极开展ETC无感支付服务专项行动,简化公共区域停车缴费流程,实现了市区内道路停车区域全面无感支付,公共停车场点增加“苏周到”无感支付,为市民出行带来更多便利。
深挖泊位潜力,强健城市停车“筋骨”。认真落实苏州和我市工作部署,紧扣我市2023年度停车管理重点工作任务,全力推进2023年度停车便利化民生实事项目。过统筹挖潜、改造建设、强化管理等措施,持续释放城市停车资源,做好我市民生实事项目增加停车位供给。2023年,全市已完成新增公共停车位3004个。在此基础上,全力抓好组织实施、统筹推进分步式停车位建设,提高停车重点区域道路停车泊位供给力度,2023年,全市新增分步式停车泊位1232个。同时,创新停车设置方式,增设“潮汐停车位”“20分钟停车位”“夜间限时停车位”共计700余个,提高道路两侧停车泊位供给力度。
盘活存量资源,疏通停车管理“经络”。创新停车设施共建共管共享模式,精心打造“港城夜泊”停车共享服务品牌,推出“杨舍老街”、“万达广场”、“购物公园”、“曼巴特”等商业综合体夜间停车共享服务,在夜间空闲时段向社会车辆开放,服务港城夜间经济发展,最大限度满足市民停车需求。截至目前,完成错时共享停车泊位7000余个。
■编辑T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