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临时车位限时停放,极大方便了周边居民就近停车。
【姑苏晚报11月11日讯】截至2022年10月17日17时,苏州机动车保有量突破500万辆大关,合计达5000456辆,居江苏省第一,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位列第四。统计显示,苏州市区汽车保有量达2138745辆,县市汽车保有量2786951辆。
汽车多了,如何停车、停在哪儿就是个大问题。近年来,苏州公安、城管、交通等多部门多措并举、综合施策,通过便民停车、换乘停车、智慧停车、人性执法等多种办法,充分挖掘周边停车资源,全力缓解机动车辆停放难题。
车多人多之后,停车到底难不难?
这些年,苏州的机动车增长速度有多快?来自交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苏州的机动车保有量连年攀升:2002年突破100万,2010年突破200万,2016年突破300万,2018年突破400万,2022年突破500万。从2012年的230多万增至目前的超500万,10年翻了一番。截至目前,我市千人汽车拥有量突破390辆,位列全国第一位。
机动车激增后,一个直接的现状是找停车位比较让人头痛,特别在古城区,有些热门商圈甚至出现“一位难求”的情景。根据交管部门前期调研,当前我市车辆停放形势日益严峻,市区居民出行方式结构呈现“两高一低”特征,慢行交通和小汽车出行比例高,而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偏低,其中小汽车出行比例(30.2%)显著高于北京(24.4%)、上海(20.2%)、深圳(22.1%)等城市。截至2021年底,全市停车泊位约为439万个,车辆与停车泊位比仅为1:0.93,远低于实际需求。
苏州古城区占地面积14.2平方公里,目前道路总里程131.1公里,古城路网中主干道仅有人民路、干将路,支小路、街巷占比高达75.1%,正是由于居民小区、学校、医院、景区、商圈等民生重点部位交通出行量大而且集中,古城区停车供需矛盾尤为突出。
在停车管理方面,城管部门建设了苏州市智慧停车综合管理平台,并接入各市、区停车平台数据,其中动态停车场1464个、动态停车泊位35万个,但还没有实现智能全覆盖。另外,对于非道路乱停车,还缺乏有效的执法管理手段。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公安、城管等执法部门仅对道路以及人行道范围内停放的机动车具有执法权,对于住宅小区等不允许社会车辆通行的内部道路,执法部门并没有执法权,对乱停车行为不能采取罚款或拖车等措施,从而导致一些老新村内的乱停车现象日益严重。
目前,苏州服务人口已达1600万,对于车多人多之后的停车管理,如何在有限空间“螺蛳壳里做道场”,如何通过各种办法充分挖掘停车资源,成为摆在苏州各级部门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
停在哪?多措并举让停车泊位“活”起来
如何破解?近年来,苏州交警从拓展增量、科学引导、规范管理等方面入手,出台“夜间临时停车”“错时共享停车”“蓝窗口”等系列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停车空间,着力化解城市停车难问题,多措并举让停车泊位“活”起来。
开车出门上班后,下班回家还能轻松找到停车位,这是家住姑苏区的王女士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夜间便民临时停车位让王女士的奢望变成了现实。“我之前上班都要盘算回家的时间,必须保证赶在下午6点前把车开进小区,因为如果慢一点就可能找不到停车位,现在终于可以轻松地回家了。”王女士说。
针对老旧小区居民停车难问题,苏州交警开出便民夜间临时停车这张“处方单”,会同城管、属地政府等单位对全市范围内的路内停车资源进行了摸排,结合各点位需求时段不同特点及周边道路条件,制定夜间便民临停泊位。在道路条件相对好的路段,周末节假日期间也允许临时免费停放;超过免费停放时段的,路内原有施划车位的,按原收费标准执行;路内原来没有施划车位的(即只施划有夜间临时车位的),按照违停标准处罚。截至目前在全市范围共设置了9927个便民夜间临时停车泊位,有效满足了苏州市民夜间刚性停车需求。
袁女士因为工作原因,时常需要开车去姑苏区金狮河沿产业园办事。以前在那里停车有点烦,经常要把车辆停到周边,然后步行走一段路。如今她惊喜地发现,金狮河沿不仅设置了路内停车位,附近还新增了临时停车场,停车比以前方便多了。
除了设定夜间临时停车位,苏州交警还积极推动属地共享停车资源,倡导机关事务管理局、城管局、属地政府等相关单位在满足自身停车需求的同时,采取错时方式向社会开放停车场地,已有40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共计2914个泊位实行了夜间、周末和节假日期间的停车泊位错时共享,为市民提供更便利的停车条件。
在姑苏区,吴门桥街道推出了沧浪医院北侧和桐泾广场南侧2处闲置土地停车场;在沧浪街道金狮河沿设置了路内停车位共3处停车点位,合计新增385个泊位。白天服务周边商业体、写字楼、医院等上班、就医人员车辆临时停放,夜间服务周边社区居民车辆临时停放。其中金狮河沿路内停车位,周边社区居民,凭街道、社区发放的相关证明免费停放,其他2处停车场可享受优惠停放政策。
开车时突然想上厕所,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公厕,却发现附近没有停车位。为了让驾驶人尽量少遇到尴尬,苏州高新区交警经实地查勘、排摸后,在狮山片区、枫桥片区、科技城片区推出一批限时停放的便民车位。这些临时便民车位,地面上施划的是蓝色虚线框(俗称“蓝窗口”),线框内写有“便民车位 限时20分钟”字样,路边竖有醒目的告示牌,有效提醒驾驶人严格按照限时要求停放。
像这种便民车位,在全市范围内还建有不少。为缓解市民如厕、买药、货车装卸货物等停车难问题,苏州交警在全市范围“24小时便利店、厕所、药店”等场所,试点推行友好便民免费临时停车泊位,目前共设置了787个“蓝窗口”泊位。
路在何方?综合治理下好停车管理“一盘棋”
到医院看病排长队、停车难一向被市民吐槽。今年8月,苏州工业园区交警大队通过挖掘周边停车资源、开行无缝接驳公交线路、设置就医专用通道等多项措施,全力缓解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周边交通拥堵情况。
园区交警大队秩序中心副主任何清介绍,以前,大量就医车辆在创苑路两侧临时停车,加剧了医院周边交通拥堵,市民反映强烈。现在,当医院停车场饱和时,执勤警力引导就医车辆停至“纳米中央公园公共停车场”,该停车场设有984个泊位。就医人员停车后,通过135路独墅湖医院专线接驳,公交车可直达医院内部,该线路高峰发车间隔为15分钟,能够满足就医需求。与此同时,园区交警在创苑路医院南门设置定向就医通道,并采用护栏进行隔离;医院南门设置黄色禁停网格线,严禁车辆停靠影响医院出入口通行,保障车辆就医排队秩序。
在姑苏区,苏州市中医医院附近的杨素路实行由东向西单行。结合医院新建的二期工程,医院内部新增533个机动车停车位,姑苏交警与医院协调沟通,让医院职工将车辆停放在院外,将院内停车资源让渡给就医市民,并在杨素路医院南出入口附近、新郭路临近医院北出入口附近,专门设置即停即走便民停车位,市中医院交通不再“肠梗阻”。
“医院人流密集,停车压力大,高峰时段停车资源非常紧张。在此背景下,我们基于大数据分析,从服务市民便捷高效出行和为医院提供停车优化数据支撑两个方面来缓解就医行车、停车难问题。”苏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秩序大队副大队长仲从遥介绍。
以医院为借鉴,在景区、场馆、墓区、通勤等场景,苏州也推广了停车及出行优化服务,借助“智慧停车”系统,为市民出行规划、停车需求进行最及时、最有效的推荐和引导。结合轨道网络建设,苏州加强轨道交通P+R换乘停车场建设,实现公交、轨道交通和私家车的无缝衔接,形成换乘停车、交通接驳、旅游服务、园林预约四位一体化的城市服务品牌。
在人性化执法方面,市交警部门在全省率先试行对机动车违法停车行为“先行提醒纠正”的执法模式,在该模式下,执法人员对违停车辆张贴“违法停车提醒单”,同时通过语音呼叫系统自动拨打违法停放车辆登记的车主联系电话,并发送提示短信,提醒车主立即驶离。2022年以来,苏州全市查处违法停车202.7万余起,其中告知提醒137.8万余起、处罚64.9万余起。
■记者方方 实习生李宇涵 编辑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