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 城市基本信息
  • 城市背景
  • 城市地位: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一线城市,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城市,2024年GDP(53926.71亿元)全国排名第一。 全市面积:6340.5平方公里(2024年末) 全市常住人口:2480.26万人(2024年末) 主城区:中心城(黄浦、徐汇、长宁、静安、普陀、虹口、杨浦)和中心城周边的宝山、闵行、浦东3个主城片区(《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划定) 停车主管部门: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 停车工作发展思路
  • • 2025年上海交通工作会议:聚力提升交通服务品质,支撑人民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停车资源优化”等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 •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2025年目标:提升停车场(库)数字化发展水平≥5%,推动30个停车资源优化项目创建,推动开工建设公共停车位4500个,提升枢纽停车场(库)服务水平≥5%,加快推动实现智慧道路停车场建设全覆盖,市民宣传知晓率≥85%。 —————————————————————————————————— 上海是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上海的城市交通管理也更具国际化视野。发展大容量轨道交通网络,完善公共交通的功能层次,坚持交通需求管理,引导个体机动交通合理使用,是上海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也是大城市保持交通畅通的必由之路。 停车管理策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工具。可以看到,上海是停车诱导系统应用最好的城市,2002 年引入系统到今天,诱导区域不断扩大,几乎所有市辖区的中心区都在用,有效纾解了中心商圈的交通压力。上海也是 P+R 换乘停车规划和使用最好的城市之一。但在道路停车管理上,上海一直采用人工收费,直到近期停车平台上线后,才开始普及电子收费,国际通用的限时停车也是近期才开始试点。 上海停车管理的重点是小区和医院。连续多年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的“停车资源共享利用”,即是以缓解居民小区停车难为主要考虑。2020 年底出台的《停车难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则是资源共享的升级版,重点聚焦老旧小区、医院在特定时段的停车难问题。 上海此前很少大力倡导公共停车场建设,不一味通过建设停车场增加停车位供给满足停车需求,这一点跟其他城市很不一样。所有经营性停车场的临停收费实行政府定价,也是上海的独特之处。在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对社会停车场放开价格限制、实行自主定价的情况下,上海只在中心城区的部分区域试点市场调节价。尽管如此,国际化、浓厚商业氛围带来的持续稳定的停车需求,使各路投资机构对上海仍情有独钟。 ——以上内容出自《城市停车》2021年第1期“城市停车专题”,更多内容欢迎索取,网址链接:http://old.chinaparking.org/journal/up/202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