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杨浦官微12月26日讯】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基层创新力量必不可少。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赋能下的社区“民生图景”不仅够“新”,也要够“暖”,使得居民充分感受到生活便利升级,幸福升级。
快到家时手机一点,就能定位附近闲置停车位,首批高位视频管理智慧道路停车场也已亮相,收费标准更人性化;寒冬,老人出行想打车,“一键叫车”按键就装在居委会门口;小区门禁系统要更换等公告信息、邻里互动、事务咨询,居民在“云上”一目了然……
推进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建设,杨浦正聚焦数字空间、智能医疗、智慧社区等场景建设,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于人文温度的智能社会。
附近闲置停车位,用手机即可定位——按分钟阶梯收费,在停车场体验“全自动的聪明”
“快到家时,手机一点,就能定位附近的闲置停车位,再也不用开着车到处找车位了!”住在控江路社区的王女士,对街道研发推出的“智慧停车治理平台”赞不绝口。
控江路街道所辖的60个自然小区中,有近70%的住房房龄超过三十年,“老龄化”严重。不少老小区初建时,并未给机动车停车位的设置留下充足空间,车位配建泊位基本在0.1个/户。然而,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私家车数量飞速增长,停车位显得局促。“小区地少车多,要是加班回家晚了,就要绕着小区周边一圈圈地找车位。”居民胡先生说。
老旧小区的困境还不止于此。停车信息不透明,是另一“痛点”。小区停车的情况涉及各物业公司,居民、居委会和业委会对包月车辆信息、社会车辆停放信息等无法完全掌握,监督起来较为困难。一旦物业公司对停车管理不上心,也会加剧居民的“停车难”。
“智慧停车治理平台”成为“破题利器”。据悉,街道在25个小区安装车辆识别微卡口设备,或在已安装的视频设备中加装车辆识别功能模块,采集每个进出口的车辆信息。同时,加强与物业的协调沟通,汇总了小区业主的包月停车信息和小区停车位数量,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小区停车数据库。此外,街道在辖区8条道路上安装308个地磁,采集道路路测停车位信息,了解车位实时情况;再通过区建管委向市交通委申请,直接接入辖区及周边16个商业场库和园区的停车数据。
如今,居民需要停车时,直接进入“控江多代屋”微信公众号,点击“走进控江”,在上拉框中选中“智慧停车”,进入“社区停车治理平台”小程序,即可查看附近的闲置停车位,并直接导航到点位。屏幕上会显示周边车位是“充足”“紧张”还是“已满”,剩余车位数量、与车位的相隔距离、收费标准等信息也一目了然,停车资源的共用共享在社区真正实现了。
“控江路街道智慧停车治理平台”已入选本市“十佳创新展示项目”。停车“智慧化”了,收费管理也快步跟上了节奏。
首小时按分钟阶梯收费,“15分钟内收费2元,15分钟至30分钟内增加2元,停放半个小时以上但在一小时内再增加3元”……近日,在政熙路(国年路-国权路)西侧、政肃路(国权路-国年路)北侧两条道路的34个泊位上,利用高位视频智能感知设备,实现“视频监管、人工巡查、限时停放、超时处罚”的智能化管理以及“短停优惠、长停累计、电子缴付、征信管理”的差异化收费。
车辆驶入停车路段后,可看到路口标识上的温馨提示:“您已进入智慧道路停车场”,通过高位视频智能感知设备应用,能自动识别进出车辆的车牌信息,自动计费并生成账单,收费标准也更加人性化。
将收费信息数据通过APP、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小程序或收费POS机内置软件提供给驾驶员或收费员,停车人可在线自主缴费并开具电子票据;在现有停车欠费征信系统基础上,接入欠费证据信息,并按照市级停车平台征信接口要求传输至停车平台,提供市征信平台;按照停车催缴管理流程,实现道路停车现场催缴和信息通知功能……
在这样的智慧道路停车场场景,全部数据采集、分析、结算链路均可自动完成,集数据分析、信息交互、缴费、票据、运营、征信管理于一体,车辆信息和视频数据可通过市公共停车信息平台开放接口数据共享。
据悉,下一步,杨浦区交通委将继续推广利用高位视频、地磁设备提供道路停车智能化管理服务。2023年,杨浦将对辖区其余道路停车场进行全覆盖智慧化建设。
■编辑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