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3月17日讯】今天上午,记者从东城区交通委获悉,东城区将力争在2021年底前完成街巷胡同停车改革任务,并探索在宽度6米以上的胡同内引入“常规小型公交+需求响应微型公交”的复合型公交体系,减少小汽车出行依赖。同时,历史文化街区将逐步实现胡同不停车。
据介绍,2021年,东城区将开展多项工作提升道路出行环境水平。稳妥推进街巷胡同停车改革,力争2021年底前完成改革任务,实现全区道路停车电子收费全覆盖。记者了解到,“街巷胡同停车改革”是近年来北京市交通部门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与市民熟知的道路停车改革相配套,包括胡同内停车自治、不停车胡同、调整交通流线等多方面内容。目前,交通部门正在探索通过移动视频实现胡同内停车电子收费。
东城区还将在今年深入推进道路停车改革工作,尤其是支路以下道路停车改革,进一步规范街巷胡同停车秩序;持续推进“不停车街区”“不停车胡同”创建,在2020年实现东四九条、五道营等41条不停车胡同的基础上,继续扩大不停车胡同和不停车街区建设,还原街巷胡同传统风貌,提升街巷安宁、宜居的品质。今年,东城区将提升历史街区整体交通。建设交通安宁街区,历史文化街区逐步实现胡同不停车。
据东城区交通委停车管理科二级主任科员哈洪涛介绍,今年将继续对道路空间进行提升改造,在人车共享交通设施资源的基本前提下,逐步清除机动车占道停车,实行机动车限速等措施,提高道路规划实施率,提升道路环境。
同时,提高轨道交通站点覆盖率和公共交通服务覆盖范围,并探索在宽度6米以上的胡同内引入“常规小型公交+需求响应微型公交”的复合型公交体系,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同时实行交通需求管理,减少小汽车出行依赖。在提高绿色交通出行比例方面,将建设骑行示范街,提升两环两轴交通环境,建设慢行示范区,完善步行、自行车道慢行交通系统。
东城区还将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在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关注社会各类出行需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营造更加人性化的交通出行环境。开展健康街道与交通无障碍建设。通过“技防、人防、错时、优化”等措施,改善交通拥堵。
■记者裴剑飞 编辑LX
相关新闻:东城停车三年行动计划将新增停车位1700余个
昨日,记者从东城区交通委获悉,今年东城区还将继续扩大不停车胡同和不停车街区建设。建设交通安宁街区,历史文化街区逐步实现胡同不停车;将继续对道路空间进行提升改造,在人车共享交通设施资源的基本前提下,提升道路环境。
二环内道路停车实现电子收费全覆盖
中心城区的停车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据东城区交通委停车管理科二级主任科员哈洪涛介绍,目前,东城区道路停车已实现二环以内停车电子收费全覆盖。王府井、南锣、苏州胡同分别通过各有特色的停车治理方式实现了区域停车治理,既保障了居民停车,也实现了街区环境品质提升。
据介绍,2021年,东城区将稳妥推进街巷胡同停车改革,力争2021年底前实现全区道路停车电子收费全覆盖。
东城区还将深入推进道路停车改革工作,尤其是支路以下道路停车改革,进一步规范街巷胡同停车秩序;同时持续推进“不停车街区”“不停车胡同”创建,在2020年实现东四九条、五道营等41条不停车胡同的基础上,继续扩大不停车胡同和不停车街区建设,还原街巷胡同传统风貌,提升街巷安宁、宜居的品质。今年,东城区将提升历史街区整体交通。建设交通安宁街区,历史文化街区逐步实现胡同不停车。
停车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停车位1700余个
同时,东城区持续挖潜停车资源,通过开展停车居住认证、错时有偿共享停车、适度建设停车设施等手段增加停车资源供给;探索智慧交通技术在停车治理方面的应用,加强平台建设,创新科技执法手段,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据介绍,2020年,结合北京市制订停车专项规划三年行动计划的工作要求,东城区还通过适度建设停车设施缓解居民刚性停车需求矛盾。通过梳理辖区内停车资源,制订东城区停车三年行动计划,建设新增停车位1700余个,目前白桥大街项目、工体西门项目、中绦胡同项目已经在建设中,预计今年上半年可投入使用。
探索胡同里开通小型公交车
据东城区交通委停车管理科二级主任科员哈洪涛介绍,今年将继续对道路空间进行提升改造,在人车共享交通设施资源的基本前提下,逐步清除机动车占道停车,实行机动车限速等措施,提高道路规划实施率,提升道路环境。
同时,提高轨道交通站点覆盖率和公共交通服务覆盖范围,并探索在宽度6米以上的胡同内引入“常规小型公交+需求响应微型公交”的复合型公交体系,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减少小汽车出行依赖。
在提高绿色交通出行比例方面,将建设骑行示范街,提升两环两轴交通环境,建设慢行示范区,完善步行、自行车道慢行交通系统。
■记者裴剑飞 编辑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