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国资委3月2日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停车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市统计局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末,漳州全市私家车保有量达到47.42万辆,增长13.4%,而2018年末全市人口总户数为145.3万户,户籍人口521.15万人,平均每100个家庭拥有汽车32.6辆。这两年,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而市区道路结构较不完善,停车位缺口约1.5万以上。漳州城投集团通过建设立体停车楼(5座投入运营,3座在建)、停车场(9座投入运营),运用中心城区做“减法”“生态+”和“互联网+”的新模式,共提供停车位2073个(停车楼954个、停车场1119个),极大地改善了漳州的停车难题。
一、多种形式解决建设用地
停车难的问题在中心城区尤其显著,但是中心城区用地受限,停车设施项目建设用地较少,项目选址问题无法快速解决。为加快项目规划建设,有效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题,城投集团和交警、建设、规划、国土等部门专家在中心城区深入调研,委托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漳州市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的布局规划。根据规划,科学合理地选出适合建设公共停车楼(场)的地点。其中,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的布局规划内,涉及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用地的,经市委市政府协调后收回,以划拨用地的形式用于公共停车场建设。一时无法解决用地又急需建设的,则采取租赁用地的方式建设公共停车楼(场)。通过上述方式,目前已在老城区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停车楼(场)有芝山停车楼、前锋停车楼、西街停车楼、瑞京停车楼、新浦停车楼、市民公园停车场等,基本建成的有联丰停车楼(地下)、大通北路停车楼(地下),在建的有新华停车楼。
二、绿色生态贯穿建设过程
绿色是漳州城市发展的底色。城投集团坚持在每个公共停车项目建设中融入“生态+”理念,多环节采取可行措施增加城市绿化率。目前,已投入运营的西街立体停车楼,绿化率达到26.58%;芝山停车楼,绿化率达到35%;市民公园停车场,实行生态化建设,绿地面积约2260㎡,绿化率达到26%;新投建的大通北路停车楼(地下)及联丰浩苑停车楼(地下),采用“地面公园+地下停车楼”的方式建设,增加城市绿化率,既解决了停车问题,又提升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
三、灵活解决项目建设收支平衡问题
公共停车设施项目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准公益性特征,以及建设成本高、维护费用高等特点,仅仅靠收取停车费无法实现收支平衡。为确保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维护的可持续性,城投集团在项目建设中立足企业经营实际需求,采用单独选址建设停车楼(场),完善基本建设报建手续,力争将停车楼(场)做成企业不动产。并运用“互联网+”发展理念,将现有立体停车楼与停车场,接入漳州智慧停车APP线上收费,通过现金流累积,与不动产资产相结合,为下一步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