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5月20日讯】 近日,记者从市政府召开的“荆州市路内停车试点管理”联席会上获悉,为有效缓解市民停车难,我市将启动路内停车试点收费管理。计划于5月底完成收费制定并公示,6月30日起正式启动试点路内停车收费管理。
会上,市城发集团和市发改委物价部门负责人分别就路内停车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和第一期路内停车试点区域收费模式进行汇报。据了解,第一期路内停车试点停车收费路段包括北京中路、文化宫路、江汉北路、便河东路、园林路路段,目前路内停车试点区域智能化管理设备全部安装到位,停车管理软件完成升级,前期引导、收费管理人员已招聘到位。今后,试点区域内乱停车、一车占多位、商家私自圈占泊位等问题将得到有效遏制。
市政府方面负责人说,路内停车收费只是一种市场管理和调节手段,此次启动收费是希望通过有效利用价格杠杆管理好有限的泊位。希望各部门全力支持,以高站位、大力度,科学规划,有序推进路内停车管理。具体工作中,要加强前期宣传,扩大知晓率,市交管部门要做好慢车道及人行道违停执法,市城管委要结合“门前三包”工作,大力整治商家乱占泊位行为。
会上,市城管委、市发改委、市交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多个职能部门,对推进我市路内停车执法管理、物价定价进行会商。
■记者沈微 通讯员陈洁
相关报道:荆州中心城区停车现状调查
【荆州日报5月15日讯】 根据市公安交管局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我市中心城区汽车数量为197706辆,而停车泊位数只有81130个,其中路边停车泊位4221个,人行道10455个,其他类型66454个。
城市停车泊位总数是由建筑配建停车位、公共停车场、道路路内停车泊位共3部分组成,停车泊位总数与机动车数量的比例应不低于1.2:1,才能满足基本日常的停车需求。但目前,我市仍有10多万停车位缺口。
“现在,我市汽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市公安交管局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8年我市机动车总量为688108辆,较2017年增长58635辆,增长9.31%。其中汽车总量为481737辆,较上一年增长67549辆,增长16.31%。分析近7年数据,2012年全市汽车总量仅185147辆,而2018年则达到688108辆。汽车所占机动车比重逐年提高,目前汽车占机动车总量的70.01%。
从近几年新车注册登记量分析,我市汽车新车注册量于2018年出现拐点,首次出现下跌,与全国汽车新车上牌量出现下降情况一致。这一趋势与近年汽车刺激政策取消、能源问题、道路拥堵问题等因素相关,但汽车总量仍然保持高位运行。2018年,我市汽车新车日均上牌量仍高达260辆。
其中,私家小汽车(指个人拥有的小型、微型载客汽车,不含载货汽车)是主要增长点,所占汽车的比重进一步提高。2018年全市私家车达到386837辆,合每百户家庭拥有私家车数高达48.85辆,占全部汽车总量的80.30%,占机动车总量的56.22%;较2017年相比增加了57474辆,增长17.45%,6年来私家车年均增长率高达25.22%。
再看驾驶人数量,2018年全市驾驶人总量为1243503人,较上一年净增72182人,增长率为6.16%,其中汽车驾驶人为1056698人,较上一年增长了10.13%,近7年我市机动车驾驶人年均增长率为7.28%,年均增长量为71289人。
驾驶人与机动车数量增长迅猛,但城市周转腾挪的空间有限,加大车位的供应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难”问题。尤其在中心城区和拥堵区域,停车位的盲目增加可能会导致交通更加拥堵。因此,对有限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和调配是关键。
荆州城市停车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自2016年以来加大对公共停车场和道路停车泊位投资、建设、管理的工作力度,以自投自建、委托建设、合作建设、系统接入等多种模式,共完成、正在建设和接管运营20个公共停车场6360个停车泊位。
今年,该公司将继续加快实施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停车楼等永久公共停车场建设,新建停车泊位2000个,并实施道路停车泊位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开发建设和2000余个道路泊位的智慧化管理。
“去年,我们推出的‘荆州停车APP’成功上线,向智慧停车迈进一步。”荆州城市停车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除自建停车场接入停车APP系统外,同时打通了智谷停车场、熊家冢停车场等收费系统与荆州停车云平台的数据对接,实现了多个停车场诱导屏数据打通。
■记者沈微 通讯员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