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金羊网12月13日讯】自2020年4月1日起,广州市中心六区启动路内停车管理新模式,推行阶梯式收费。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部分难点和痛点。为了进一步让市民、车主更好地理解中心六区城市道路临时泊位和使用费标准,羊城晚报配合《道路停车泊位全攻略》,推出系列报道。
广州道路停车泊位全攻略1-10
一、城市道路临时泊位如何规划
广州作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经济蓬勃发展,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攀升。截至2024年6月,全市小汽车保有量约370万辆。近期,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调研走访发现,广州目前的停车供给体系基本形成了以配建停车为主、公共停车为辅、路边停车为补充的格局。那么,城市道路临时泊位是如何规划的?有哪些基本类型?市民该如何分辨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泊位?
哪些区域不得设置泊位?
城市道路临时泊位是指利用政府管理的城市道路设置的供机动车临时停放的场所。有市民疑惑,为什么在医院、学校等停车需求较大的地段,没有多规划设置一些城市道路临时泊位?
“根据《广州市停车场条例》规定,城市道路临时泊位的规划有特定要求,医院、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出入口两侧机动车道各五十米范围内不得设置泊位。”广州市道路事务中心停车场事务部部长陈晓东介绍,根据《广州市停车场条例》,具体以下区域不得设置泊位:
1.人行道、城市道路绿化带;
2.双向通行宽度不足八米或者单向通行宽度不足六米的路段;
3.消防通道、无障碍设施通道、医疗救护通道;
4.医院、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出入口两侧机动车道各五十米范围内,其他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住宅区出入口两侧五米范围内;
5.城市快速路、市区主干路以及其他交通流量大的市区城市道路;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设置泊位的路段;
7.不得在双向通行宽度不足十二米或者单向通行宽度不足九米的城市道路双侧施划城市道路临时泊位。
陈晓东表示,临时泊位规划遵循“疏堵结合、从严设置、区域有别、动态调整”原则,综合周边停车需求、道路条件、交通运行等因素进行规划,并结合分时停放等管理措施运用,发挥临时停车对交通流时空分布的调控作用。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其首要功能是保障交通顺畅通行,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中心城区停车位不足的实际情况,需要合理地编制和调整中心城区城市道路临时泊位设置规划,使所设置的临时泊位既不阻碍交通通行,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的问题。”陈晓东说,因此,规划是要因地制宜,因路施策,一路一策,而不是一概而论以“多”或“少”为原则。
城市道路临时泊位的规划有特定要求(梁怿韬 摄)
限时停放路段不设置具体泊位
广州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不同区域、不同地段的资源配置和城市功能不同,相应的道路交通状况和停车需求也不尽相同。在路边泊车,首先应分清城市道路临时泊位规划类型。
城市道路临时泊位所服务的对象为车长小于或等于6米的小型载客汽车、轻型载货汽车、轻微型载货汽车;禁止前述其中一种或多种车型停放的,需现场标识注明。规划类型有全天准停泊位、专用泊位,在限时停放路段只设置可停放车辆的起止区域,不设置具体泊位,无停车方格标线,只划起止区域标线并对应设置标志牌。
“全天准停泊位指全天24小时均可以停放的泊位;专用泊位仅允许指定类型车辆停放的临时泊位,其他车辆不得停放,分别是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专用泊位、巡游出租车临停泊位、警车专用泊位。”陈晓东解释,限时停放路段包含夜间准停路段、短时准停区域路段、临停快走区域路段、限时临停区域路段。
全天准停泊位(严艺文 摄)
这些限时停放路段有什么区别?其中,夜间准停路段指夜间指定时段内可以停放的路段区域,准停时段为21:00至次日7:00;短时准停区域路段设置在学校(教育部门认证的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出入口道路,上下学时段供车辆短时间停放接送学生的路段区域,每条路段准停时段根据学校上下学时间及对应道路交通运行状况确定。
而临停快走区域路段设置在医院等场所附近,供车辆短时间停放上下客的路段区域,停放时长原则上设置在10分钟(含10分钟)以内;限时临停区域路段设置在公园等休闲旅游景点出入口附近道路,供车辆在特定时间(根据需求及道路运行条件设置)临时免费停放的路段区域。每条路段免费停放时间根据周边道路交通运行状况确定。
二、收费标准解读:不同泊位类型如何收费
2020年4月1日起,广州市中心六区启动路内停车管理新模式。为提高道路泊位的使用率和周转率,引导车主快停快走,对道路停车行为将按照停车时长实行累进加价的阶梯式收费,即随着停车时长的增加,收费标准也将逐步递增,通过累进加价来抑制长时间停车现象。
实行区域差别化收费,调节不同区域路内停车需求
为引导不同区域道路泊位的停车需求,收费标准按照重点区域高于非重点区域的原则,对不同区域的道路泊位规定了不同的使用费标准和最高限价。
什么是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记者了解到,重点区域是指在医院、政务(办证)中心、资源交易中心、大型商场、批发市场以及重点经济商圈等车辆临时停放需求大且要求泊位使用周转快的场所、周边半径200米范围内的城市道路路段。重点区域道路泊位收费标准相对较高,旨在引导车主尽可能快停快走;非重点区域则是重点区域以外的城市道路路段,收费标准和最高限价相对较低,在坚持快停快走导向的基础上适当兼顾周边居民停车。
“为方便市民识别,所有全天准停泊位路段将设置统一样式的停车标志牌(P牌),标明所在路段属于重点区域或非重点区域。”广州市道路事务中心工作人员虞雨龙表示,市民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分辨:一是道路临时泊位信息公示牌上标注的泊位区域类型;二是重点区域道路临时泊位信息公示牌(正面)背景颜色是黄色、泊位标线是白色、泊位编码是黄色、泊位标线旁有标注黄色“重点区域”字样;三是通过“广州泊车”小程序、微信公众号或支付宝生活号查看临时泊位路段信息。
重点区域泊位信息牌正面
推行阶梯式收费,提高泊位周转率避免长时间停车现象
在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停车,收费标准不同。全天准停泊位分3个收费阶梯,重点区域全天准停泊位收费标准为:停车时长1小时以内,5元/30分钟;1~3小时,8元/30分钟;3小时以上,13元/30分钟。
非重点区域全天准停泊位收费标准为:停车时长1小时以内,2元/30分钟;1~3小时,3元/30分钟;3小时以上,5元/30分钟;单日连续停放最高限价为26元。对上述所有全天准停泊位,收费时段外停车免费;收费时段内,停车时长在15分钟(含15分钟)以内可免支付使用费;停车时间超出15分钟的,前15分钟纳入计费停车时长。
中心六区城市道路临时泊位使用费标准表
“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收费都有时段之分,收费标准收费计时单位为半小时。同一车辆在同一路段连续发生2次及以上停车行为的,若相邻两次停车的时间间隔低于半小时,则延续前一次停车时长进行计时计费。”虞雨龙解释,收费标准以自然日(0:00-24:00)为计费周期,每个计费周期内收费时段为工作日(07:30-21:30),非工作日(10:00-21:30),其他时段不收费。
数据显示,广州城市道路临时泊位实行阶梯式收费后,重点区域泊位周转率约为6.69车次/日,非重点区域泊位周转率约为2.35车次/日,整体泊位周转率约为3.1车次/日,有效解决了部分车辆临时停放需求大且要求泊位使用周转快场所的停车问题。
非重点区域泊位信息牌正面
分类设置收费规则,不同泊位享优惠
全天准停泊位收费时段工作日为7:30-21:30,非工作日为10:00-21:30,其他时段则不收费,主要为顺应市民作息习惯,并辅助社区居民夜间停车需求。同时,结合实际设置了不收费的夜间准停路段、临停快走区域等泊位类型,适应市民不同停车需求。
分类设置收费规则,辅助社区居民夜间停车需求 梁怿韬 摄
此外,不同泊位类型还有不同优惠:
——城市道路临时泊位停车时长在15分钟(含15分钟)以内的,免于支付城市道路临时泊位使用费,但停车时长超出15分钟的,前15分钟纳入计费停车时长。
——在每个计费周期的收费时段内,新能源汽车首次在充电专用泊位充电可以享受停车时长不超过1小时(含1小时)免费停车优惠。此外,新能源巡游出租车还可以享受非重点区域全天准停泊位每日停放3次、每次停车时长不超过1小时(含1小时)的免费停车优惠。但是,如前述两类车辆停车时长超过1小时的,应当按照本收费标准支付全部停车时长的城市道路临时泊位使用费。
——消防车、救护车、应急抢险车、军警车辆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免收机动车停放服务费的车辆,免于支付城市道路临时泊位使用费。
——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在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专用泊位停放的,免予支付使用费。若停放在非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专用泊位上的(含市相关部门认证有残疾人驾驶车辆标识的车辆),使用费按规定标准减半支付。
——因交通管制、突发事件处置、应急抢险等需要车辆立即驶离城市道路临时泊位的,免于支付当次城市道路临时泊位使用费。
广州市道路事务中心特别提醒,有未缴清使用费记录的车辆不享受优惠政策。
三、建设“广州泊车”云平台,推动泊位管理智能化规范化
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让市民知晓周边停车场的分布状况和使用状况,广州市交通运输局推出了“广州泊车”微信小程序,对城市道路临时泊位停车行为实行“先停车、后付费”的收费管理模式,加强对车辆停放和收费的管理。按有关规定,收取的泊位使用费完税后全额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费更加公开透明。
“广州泊车”微信小程序截图
广州泊车目前有两大功能模块,分别是“停车场查询预约”和“道路停车泊位”。其中,“停车场查询预约”模块已汇聚了全市4800多个电子收费停车场、220多万个泊位的实时动态信息,市民通过这个小程序可以实现“找车位”“订车位”以及导航等基本服务;“道路停车泊位”模块有利于缓解临时停车需求,调节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之间的平衡,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停车场查询预约”截图
“道路停车泊位”模块截图
“先停车、后付费”,线上线下服务更便民
车主在路内泊位停车后,如何“先停车、后付费”?记者了解到,不同于国内部分城市采取的“预付款”、人工收费等收费模式,广州市依托“广州泊车”泊位服务平台,车主不需要提前缴费也不需要预交押金,就可以停放临时泊位,车辆离场产生未缴费记录时缴纳泊位使用费,给车主带来更多便利。
广州市道路事务中心工作人员谢文亮介绍:“车主缴纳泊位使用费可采用线上支付和线下支付两种方式。”采用线上支付的,通过“广州泊车”小程序、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生活号进行自主操作,自助缴费。其他缴费方式(如羊城通、银联卡、现金等)则需要在业务网点缴交,泊位巡查员现场不收费。
如车主不熟悉线上支付操作流程,或者现场未找到工作人员指导操作,也可在车辆离场后委托他人代为支付使用费;如因各种原因实在无法实现线上支付的车主,可采用线下支付方式,但需在生成未缴费记录后24小时内到广州市道路事务中心公布的业务网点现场缴费。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收取的费用完税后全部上缴财政,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道路临时停车收费收入与泊位巡查员收入不挂钩,避免变相乱收费。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每年向社会公布城市道路泊位使用费的收取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监督停车服务全过程,提高泊位使用率和周转率
“广州泊车”泊位服务平台通过智能化、可视化、科学化的手段实现对城市道路临时泊位的集中管理、督查及运营。“广州泊车”能及时提供城市道路的停车动态,减少车主因寻找道路泊位而带来的道路拥堵及资源浪费现象,促进泊位使用率和周转率的提高,实现城市道路泊位智能化管理,并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广州泊车”还具有监管平台的作用,能加强人员监控和资金监管,在提高清分结算效率的同时,实现停车收费“人钱分离,足额上缴”,防范廉政风险。
路内泊位停车“先停车、后付费”(图/严艺文)
“我们的‘广州泊车’能对停车服务全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有效防止泊位巡查员的违规行为。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健全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禁止泊位巡查员通过现金或以其他形式收取泊位使用费。”谢文亮介绍:“我们也对外公布监督投诉电话,及时受理市民群众投诉意见,对涉嫌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取证、依法依规处理,同时也欢迎广大市民群众加强对我们泊位巡查工作的监督。”
有市民反映,希望多增设道路临时泊位,方便日常停车。谢文亮表示,接下来,在广州市交通运输局指导下,广州市道路事务中心将加强与中心六区政府、公安交警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及时对广州中心六区的城市道路情况进行评估,综合周边停车需求、道路条件、交通运行等因素,积极调整路内泊位规划,合理设置道路临时泊位。
■记者严艺文 编辑T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