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上午,贵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贵阳会议中心开幕,会上贵阳市市长作贵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回顾了2023年的成绩,2023年贵阳的“一圈两场三改”三年攻坚顺利完成,140个“15分钟生活圈”全面建成,累计新增公共停车位7.5万个。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将深化城市“一圈两场三改”,新增公共停车位1.8万个。
■编辑LX
相关新闻:贵阳市交通委员会2023年“一圈两场三改”停车场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2月1日,贵阳市交通委员会发布2023年“一圈两场三改”停车场建设工作开展情况介绍。
一、完成情况
2023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一圈两场三改”建设工作部署,市交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照目标任务抓调度、聚焦群众需求抓回应,全力推动公共停车场建设各项工作。
2023年贵阳贵安停车场建设任务为新增不少于2万个公共停车位,同时列入2023年贵阳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截至2023年底,已完成27704个停车位建设,任务完成率138.5%,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021年至2023年目标为共计新增6.5万个公共停车位,三年共计新增停车位7.56万个,任务完成率116.3%。
二、主要做法
在2023年停车场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市交委围绕“一圈两场三改”工作部署,按照“周调度、月督导、季考核”工作机制,加强与各区(市、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及市直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会商解决停车场项目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挖掘闲置资源、推动开放共享、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着手,推动全市公共停车场建设工作开展。
第一,挖掘闲置资源,建设优质增量。为充分利用市场主体、集体经济闲置资源,多次开展走访及调研,深挖闲置土地资源,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将闲置土地资源改造为公共停车场。如,花溪区利用轨道建设后闲置用地,规划建设花溪医院地铁站停车场、花溪车站停车场,提供停车位249个,有效解决湿地公园、花溪医院周边停车难的问题,并与轨道3号线有效衔接;乌当区新庄路停车场是利用厂房楼顶空间,经过承载检测达到要求后,改造为的楼顶停车场,共有275个停车位,缓解周边未配置停车场的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白云区都新花园停车场通过存量空地提升改造为地面停车场,增加100个停车位,缓解周边老旧小区停车问题;息烽县通过将辖区一品城B区闲置用地和下阳朗村集体闲置土地投入到“一圈两场三改”停车场建设中,分别新增公共停车位200个和130个,既有效利用闲置资源、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又能够增加企业和村集体的经济收入,缓解了周边区域停车难问题;修文县温家坡便民停车场,利用已经拆迁的温家坡片区5000平米废墟通过属地社区建设实施运营,建设停车位199个,建成后一是解决周边老旧小区居民停车问题,二是解决接送学生停车问题。
第二,推动开放共享,盘活资源存量。一是积极探索小区停车场有偿共享开放,合理分配收益。在以世纪城小区为试点的前期工作基础上,进行总结分析和经验提炼,已向观山湖区丽阳天下和麒龙金翠湾推广,目前已完成两个小区的停车场110个车位共享开放信息化改造,具备共享停车场条件。同时,对其余区(市、县)推广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区(市、县)根据实际情况选定1-2个符合条件的停车场作为试点推广。二是持续推动国有单位停车场错时免费开放。按照“一圈两场三改”工作部署,组织贵阳贵安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停车场开展错时免费开放,目前共有148处、17873个车位实现了开放共享。如老城区的贵阳市市民健身中心、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及下属单位停车场实行免费错时对外开放后,切实缓解了周边群众停车难问题。市交委将牵头组织再次梳理停车场错时开放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确保能开尽开,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停车需求。
第三,推进法规落地,规范行业管理。一是强化法规宣贯。2023年7月1日《贵阳市停车场条例》正式实施后,市交委多次组织各属地停车场主管部门、相关企业召开法规宣贯会议,向参会单位解读《停车场条例》立法依据、核心条款、注意事项等内容,要求各单位、企业严格执行《条例》,并及时反馈法规执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困难。二是强化联合监管。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发布《关于严格贯彻落实〈贵阳市停车场条例〉停车收费有关工作的通知》《贵阳市停车场机动车临时停放服务收费行为提醒告诫函》,要求各停车场经营主体,严格按照《贵阳市停车场条例》调整原有收费标准,规范停车收费行为。三是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牵头引导停车场经营单位成立了贵阳停车行业协会,发挥协会协调行业主体、规范行业发展作用,组织各经营单位落实经营性停车场备案、停车数据统一接入监管平台等工作要求。
■编辑T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