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城市管家1月13日讯】2023年以来,江阴市城管局停车科紧紧围绕打造“最干净城市”工作目标,整合社会资源,凝聚多方力量,多措并举探索停车治理有效路径,着力解决城市治理中的停车难、停车乱、乱停车问题,做好民生“微实事”,撬动群众“大幸福”。
聚焦供给侧 全面拓展停车泊位数量
1、持续增加停车设施
结合主城区停车场规划,融入城市更新项目,推进中心城区三处停车楼项目建设;结合公园、高铁建设契机,新建一批配套公共停车场;根据无锡市城管委桥下空间综合利用要求,充分挖掘桥下空间资源,新增梅园桥、锡澄高速高架下停车泊位;进一步排查可利用的边角地块和闲置地块等,新增忠义街东、港城名邸北侧等一批停车泊位。2023年,城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700余个。
2、全面推进停车共享
2023年2月,市城管局联合市纪委监委,在全市开展公办性停车资源排摸工作,更加精准、细致、全面摸清我市停车资源底数及现状。并于同年3月、5月制定《江阴市鼓励和促进停车资源共享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停车共享工作推进会,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停车资源共享,鼓励有条件的小区开展错时共享。2023年,在资规局、事业中心、残联、塔南社区、新华社区等机关事业单位及部分小区新增共享停车泊位900余个。
攻坚技术关 全域打造信息渠道建设
1、实现停车平台数据动态联网
以停车信息“透明化”、停车寻位“便捷化”、停车缴费“无感化”为目标,推进公共停车场动态数据与市级停车管理平台联网,打造全市“停车一张网”。2023年,接入206个停车场6万余个泊位的动态数据。后续,还将进一步拓展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功能,对公共停车资源和数据实行统一监管,最终实现停车场服务智能化。
2、推动“先离场后付费”场景建设
根据无锡市局《关于加快推进“先离场后付费”智慧停车场景建设的通知》要求,市城管局以“一次签约、全城通停”工作目标和“先国资、后民营”的工作思路,全面推动“先离场后付费”的场景建设工作。2023年,已有120个停车场实现“先离后付”功能,其中68个停车场已实现与无锡平台的融合组网,全市已有超2.3万市民群众参与了“先离后付”注册。
完善政策端 全力做好规章制度保障
1、发挥停车收费价格杠杆作用
市城管局协调制定更加灵活的收费政策,通过对接发改、公用事业集团,研究停车差异化收费方案,建议实施阶梯式收费,优化停车惠民措施,给车主留足“一碗面”停车时间。对接城区17个民营停车场,机动车免费停放时长由原来的15分钟延长至30分钟。
2、加强停车场收费备案管理
进一步细化完善停车场及设施运行管理标准,全面推进全市停车场的备案管理,以《无锡市停车设施配置与管理导则》为依据,提高社会存量停车场的备案率。
破除旧思维 全员参与 停车综合治理
1、积极打造停车示范区域
高标准推进城市区域性停车场品质综合提升,进一步促进停车管理精细化、停车服务品质化,全面提升我市公共停车场服务管理水平。2023年以来,增加停车场出口让行标志标牌54个、机动车非机动车引导牌54个,更新停车泊位线5200米,增设残疾人泊位73个,整治停车场卫生27处。
2、宣传引导全员共管共治
市城管局联合发改、市监、公安等部门,开展停车场收费专项整治,健全停车收费管理制度,规范全市停车收费管理行为,开展联合整治7次,共检查城区70个公共停车场;强化城警联动机制,加大对人员密集型区域的执法管理力度、强度,扩展管理人员队伍,发动志愿者、网格员、社区离退休人员等力量,共同参与停车治理工作。牵头城警联动停车管控,累计出动750余人次,共抄单71090件、锁车60辆,绿地违停拖车349辆、道板违停拖车198辆、非机动车违停拖车684辆,清除违章缘石坡279处,调整清除道板不合理机动车泊位45个,增设护栏、花箱等道板物理隔离1600米。
2024年,江阴市城管局停车科将继续以停车管理规范化、停车服务便民化、停车技术智能化为目标,聚重点、攻难点、破热点,以区域性综合提升和精细化考核为抓手,全面提升全市停车精细化管理水平。
■编辑T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