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城市管理局10月30日讯】近期,重庆市渝中区实施三招“组合拳”优化停车供给,彰显渝中城市温度,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增点”。在长滨路、湖广会馆桥下、菜园坝集散中心设固定停靠点3个(全天24小时),在李子坝设临时停靠点1个(限时30分钟),在洪崖洞嘉滨路、山城巷等设临时上下客点5个(限时10分钟),共计提供大巴车停车位116个,保障游客出行。
二是“扩容”。深入挖潜城市零星用地、闲置用地、桥下空间等地块72块,新建小微停车场21个、停车泊位888个,并推动佛图关居住区60余个停车位实行社区自治,缓解居民“停车乱、停车难”。
三是“共享”。充分利用停车资源,通过车库租赁、通道改造等方式,推动儿童医院与文化宫、市急救中心与大田湾体育中心、重医附一院与中新城上城实现错峰分时共享,盘活利用停车位2200余个,方便患者就诊。
■编辑T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