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发布实施,它是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出台的年度交通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以落实规划为目标,解决问题为导向,有序推动首都交通高质量发展。
今年北京市在停车方面重点推进三个方面的工作:
智慧停车建设
《行动计划》要求加快推进智慧停车建设。宣贯并落实《智慧停车系统技术要求》,修订经营性停车场备案管理办法,推动全市公共停车场智慧化达标,进一步汇集公共停车场动静态数据;开展全市剩余9个区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并纳入全市停车资源数据库,完成全市停车资源“一张图”。并推动公共停车场动静态数据向地图服务平台开放共享,推动停车供需有效匹配,为公众提供一体化出行停车信息服务。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交通规划所主任工程师孙玲6月14日在做客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交通大家谈”节目时介绍,近期已经完成9.9万个道路停车泊位动静态数据、“七站两场”和首钢园停车场动静态数据与Maas平台的共享。
交通需求管理
调控交通需求方面,《行动计划》要求发挥停车管理“以静制动”作用,研究道路停车收费定价及调整机制,持续强化违停执法,从严控制出行停车需求。相关区根据实际情况建设驻车换乘停车场(P+R),引导小汽车换乘公共交通。大力培育“预约出行”行为习惯,今年从公共停车、医院就诊、景区入园三个方向继续探索预约试点工作。
——预约停车:针对景区、商圈等停车资源紧张、软硬设施较为完备的停车场继续开展停车预约试点的研究工作。
——预约就诊:严格执行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非急诊全面预约就诊,预约就诊时间精确到30分钟以内,中心城区三级医院平均预约就诊率达到90%以上;持续优化上下午号源、专家号源和周末号源分配比例,中心城区重点医院上下午出诊单元比例达到1.2:1。
——预约游览:热点旅游景区严格执行“限量、预约、错峰”要求,落实“限流预约、分时游览”措施。优化社会交通需求预期管理,提前广泛发布出行提示和交通预测预报,有效引导公众错峰出行。
停车治理
停车治理方面,以缓解居住停车矛盾为核心,大力推广有偿错时共享。坚持“共享一批、挖潜一批、适度建设一批”的工作思路,由街道摸排居民停车需求和辖区内的公共停车资源,新增共享停车场150处、停车位1万个。开展错时共享停车预约信息化服务试点,为市民提供精准化错时服务时段信息。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交通综合治理处副处长杨广岳在“交通大家谈”节目中介绍,今年的重点是稳步推动道路停车改革向常态化管理转型,实施未改革车位销账行动。同时,推进道路停车前端视频设备共享赋能,新增接入违法停车赋能设备200套,持续扩大非现场执法覆盖和执法力度。
■编辑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