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路
资讯中心    NEWS       >>  2010年9月前新闻资讯入口
首页  >>  资讯中心  >>  工作计划及进度
北京2021年全市交通工作会议召开
来源:北京交通委     发布日期:2021-03-02
分享到:     下载中国停车网APP

  【北京交通委3月2日讯】3月1日,北京召开全市交通工作会议,总结“十三五”时期交通工作,明确“十四五”时期工作思路并部署了2021年主要工作。

  “十四五”时期,北京交通将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首都发展为统领,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着力推动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着力落实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交通体系,着力优化供给、调控需求、强化治理,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首善交通,为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四个服务”水平提升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回顾“十三五”时期,停车、堵点治理等工作成效不断突破,全面开展道路停车改革,全市829条道路7.6万个道路停车位实行电子收费并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停车入位率达到90%以上;330个停车场、2.8万个停车位实施错时共享;为7.9万车辆办理居住认证。同时,强化交通堵点分级治理,累计治理堵点943处,有效缓解了医院、学校、火车站周边等地区交通拥堵。依法治理能力不断加强,建立“黑车”治理长效机制,共查扣各类“黑车”7.6万辆;创新组建停车协管员队伍,整合视频资源,违停执法量逐年增长。

  2021年将多措并举,优化交通出行结构。优化拥车用车政策,优先向“无车家庭”配置小客车指标,有序治理“一人多车”。助推绿色出行,加大“碳普惠”激励推广力度,丰富与绿色出行相结合的激励方式;研究大型活动、景点等门票与绿色出行联动优惠等措施,吸引更多私家车转向绿色出行;建设一批驻车换乘停车场(P+R),引导外围远途自驾通勤人员换乘公共交通进入中心城区。继续实施医院预约就诊,在文化场所、展览展会、重点景区和公园等深化预约分时游览;扩大地铁预约进站试点,探索道路出行预约;深化重点区域错时上下班措施;研究轨道交通“高峰票价+通勤优惠”,引导旅游出行、生活出行与通勤高峰错峰。

  加大精治、共治、法治力度,推进交通治理现代化建设。推广CBD区域综合治理经验,开展318处交通节点综合治理;推进停车综合治理,实现全市道路停车改革全覆盖,加快推进高位视频设备非现场违停执法赋能和赋权。

  ■编辑 LX


  相关新闻: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686号建议的答复

  王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首都市区内停车场建设解决居民停车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北京市停车设施基本情况

  自2015年起,我市历时两年完成了全市停车资源普查。经普查,全市停车位共427万个,其中,城镇地区车位总量382万个;按照“有车即有位”原则统计,农村地区车位共计45万个。普查结果表明,居住停车位与出行停车位总比例失衡,出行停车位比例偏高,居住停车位总量明显不足;夜间居住停车矛盾突出,全市城镇地区居住停车位缺口总量约129万个。

  二、建议中涉及问题说明

  (一)关于地铁8号线和2号线鼓楼大街站G出口以南、旧鼓楼大街路东停车场关闭的问题

  我市对建议中提到的地铁8号线和2号线鼓楼大街站G出口以南、旧鼓楼大街路东停车场关闭的问题进行了核实。原停车场为地铁8号线地铁站交通导改项目用地,为解决周边居民停车需求,设置临时停车位并开放给周边居民使用;后因项目启动,临时停车场遂关闭。停车场关闭后,将原停放车辆疏解至东城区和平里街道办事处西河沿城市道路停车场进行停放,并为居民办理停车居住认证,全天收费0.5元/小时。

  (二)关于位于鼓楼西南的一个可容纳数百辆汽车的大型停车场已关闭半年有余问题

  经实地调研,您在建议中提及的鼓楼西南可容纳数百车辆汽车的停车场为鼓楼西大街停车场。该停车场现有泊位80个,停车管理单位为北京西荣通顺停车管理公司,此地规划为北中轴艺术馆项目用地。为加快北中轴艺术馆项目启动,根据相关规定,2019年11月中旬,项目建设单位天恒正宇公司对该停车场地下文物进行考古勘测,目前已完成,正进行恢复性施工,完工后该地仍作为地面临时停车场使用。北中轴艺术馆建设项目启动后,该地将无法继续作为地面临时停车场。

  (三)鼓楼周边停车设施建设情况

  鼓楼周围坐落着南锣鼓巷、北锣鼓巷、什刹海三处历史文化街区,停车问题一直备受关注。2012年我市在鼓楼北侧车辇店胡同建成简易立体停车设施,提供停车位198个。2014年,为治理胡同内乱停车问题,我市指导鼓楼中医院对原地下停车场进行立体化改造,提供停车位82个;在鼓楼东南角时间博物馆建设地下停车库,提供停车位30个;在圆恩寺32号建设地下停车库,提供停车位78个;支持东棉花胡同东口建设立体停车设施,新增停车位25个。2018年以来,在不具备建设地面停车场的街巷胡同周边,本着“小型化、端口化”的原则建设停车设施,在南锣鼓巷、北锣鼓巷历史街区踏勘选址20余处,目前计划在香饵胡同西口(鼓楼东侧500米)处建设立体停车设施,前期研究工作已基本完成,建成后可新增停车位226个。此外,我市还将结合鼓楼西大街复兴计划和稳静街区建设工作,进一步重点解决周边居民停车问题,规范鼓楼地区周边停车秩序。

  三、停车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停车管理工作,研究出台《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按照“适度满足居住停车需求,从严控制出行停车需求”的思路,实行分类分区定位、差别化供给、差别化管理。全面开展道路停车改革,积极推动停车设施规划建设,逐步提高管理规范化程度。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编制规划,引领停车环境改善

  为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要求,我市已编制形成《北京市停车专项规划(2020年—2035年)》。该停车规划按照控拥有、限使用、差别化的原则,坚持挖潜、建设、管理、执法并举,将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营造良好停车环境;统筹空间资源,科学合理安排停车设施,通过利用腾退土地和边角地、建设立体机械式停车设施等多种手段增加供给;全面整治停车秩序,严格管理路内停车泊位,更好发挥停车设施对城市用车的调节作用,建立与动态交通发展相平衡的静态交通发展格局。

  (二)优化政策,推进停车设施建设

  一是简化审批程序。在将停车设施审批权限由市级发改部门下放到区级发改部门的基础上,将审批形式由核准调整为备案,积极促进停车项目加快落地。同时,我市交通委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机械式和简易自走式立体停车设备安装及使用的若干意见》,明确利用居住区和单位自有用地设置机械式、简易自走式立体停车设备,免于办理建设工程规划、用地、环评、施工等手续。二是搭建停车设施投资运营平台。推动成立北京静态交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整合全市静态交通行业资源,调动微观主体在停车场投资、建设、运营及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积极性,采用“资本+信息+市场”方式推动静态交通行业规模化发展。三是通过给予财政补助支持的方式鼓励居住停车设施挖潜建设。近年来,城六区完成近300个居住区机动车停车设施建设和改造,共新增3.6万个停车位;在城六区和通州区开展了19个居住区停车设施试点建设项目,新增车位6000余个。

  (三)多措并举,着力缓解停车难题

  一是鼓励单位、个人车位有偿错时共享。按照《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有关规定,我市已在部分中小学校周边、王府井地区、海淀世纪城等区域成功试点错时共享停车。2019年11月,我市出台《关于推进本市停车设施有偿错时共享的指导意见》,经初步摸排已有99处停车场愿意通过错时共享提供车位9457个,其中7个区的34处已开始错时共享停车,提供车位6475个。二是开展道路停车电子收费和居住认证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在648条道路上施划6.5万个道路停车位,实行电子收费;制定出台《关于道路居住停车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各区、各街道为符合条件的5.33万辆车办理了居住认证。三是加快停车智能信息化建设。推动建设北京市停车资源管理与综合服务应用平台,届时将对停车设施实行动态管理,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提升面向市民的智能停车服务水平。

  北京市停车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复杂问题,涉及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管理等多方面内容,是我市多年来一直努力解决的难题。做好停车管理工作既是当务之急,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持续加强停车管理,加快停车设施建设,着力缓解停车难的问题,努力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感谢您对我市停车管理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20年9月1日


抱歉!“市场监测报告版块”文章仅限标准白金以上级别的会员查看,了解会员服务请点击网页右上角【我们的服务】,咨询电话:0531-88512040。
更多内容需要[登录] 查看!还没注册
特许经营市场研究报告
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