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1月1日讯】2020年12月31日,位于坞城路与学府街交叉口西北角的学府智能停车楼建成启用,这是我省目前最大的立体停车设施,由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采用BOT方式联合山西建投集团建设,可提供千余个车位,并可实现人脸识别、智能引导等智能化停车,今后周边区域车辆停放将更加方便。
当天,在学府智能停车楼运营启动暨静态交通项目观摩活动上了解到,学府智能停车楼的建筑总高度为38.75米,是我省规模最大的单体停车楼。项目为平面移动立体智能车库,建筑面积17908.41平方米,分为南北两个库,南库停车层13层,北库停车层11层。共计1204个停车位,其中机械停车位918个,室外停车位118个,商务楼地下两层停车位168个。区别于一般的立体停车设施,该停车楼共设置了11个出入口,每个出入口相互独立,实现了独立连续存取车辆。同时,采用了大数据、智能引导、车位预约、无感支付等“互联网+停车”技术,可用手机实时查看车位数据并提前预约车位,大幅提高了寻找车位效率和出场通行速度。车辆出场时间由传统的30秒缩短到2秒,存取车平均时间由传统的90秒缩短到60秒,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实现高效智能停车。
项目景观造型别致,立面造型等方面达到全国领先。进车室门的宽度由2.6米扩大到3米,提高进车室的空间,提升车主存取车的空间舒适度。检测系统实现了车体超高、超宽、超长检测,人员感知、活体检测及警示装置,安全检测到位。停车场区域划分颜色鲜明,分区、车位编号、交通指示一目了然,用户无论处于车场哪个位置都可以快速通往目的地。
学府智能停车楼采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比如,BIM技术、结构装配式、绿色建筑等新技术运用,实现了项目的可视化和模拟性,提高了协调性和优化性,保障了安全性和环保性。项目现场采用全覆盖智能化监控,建设安全文明施工示范项目以及深度应用“可视化大数据管理系统”。还采用IOT(物联网)、云计算、图像识别等技术,建立全覆盖的停车场智能化管理系统,可实时了解停车场所有车位运行信息,提供信息归集、业务管控、收费监管和用户应用等服务。
此外,系统接入山西静态交通数据平台,采用先进的车牌遴选算法、多元支付系统、智能化引导、无人值守等技术提升车场整体运行效率。采用“车牌识别+人脸识别”技术,将原有的主动寻找停车位,变为“算法推荐”的最优停车位,车辆进入停车场,通过三级诱导标牌、语音播报等载体引导车主前往目标车位区域,实现车主轻松存取车。在缴费支付上也更高效,结合智能管理系统,实现手机端缴费、寻车、续费等功能,在显著位置设置提前支付二维码和无感支付二维码,实现车辆不停车出场,用户出场时间只需要2秒。
工作人员介绍说,学府智能停车楼的停车费用会严格按照公共停车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执行,收费细则已经报送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审批。
目前,学府智能停车楼停车免费。同时,现场会有工作人员协助车主进行存、取车操作,在场内遇到问题,可以向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据悉,该项目由山西建投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山西建工集团投资、建设,由山西静态交通建设运营有限公司运营,实现了BOT商业模式、EPC组织模式、装配式建造方式的有机融合,并打通了智能停车产业链。
■记者李涛 通讯员王也 编辑Ri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