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路
资讯中心    NEWS       >>  2010年9月前新闻资讯入口
首页  >>  资讯中心  >>  鼓励政策/公共/园区停车/立体车库技术/统计数据
深圳立体停车设施建设步入“加速度”
来源:深圳商报     发布日期:2020-12-16
分享到:     下载中国停车网APP

  【深圳商报12月16日讯】近日,深圳首个由社会投资建设并取得《项目意见通知书》“合法准生证”的立体停车库——羊台新村立体停车库投入使用。该消息引发众多市民关注。在城市停车位缺口达百万级的背景下,不少市民期待有更多的立体停车库可以来到自己身边。然而,记者采访发现,目前深圳立体车库车位占全市车位比例仅约1%,立体车库“叫好不叫座”的现象仍有待破题。

  数据:今年全市新建成立体车库4个共331个泊位数

  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在今年8月发布的数据,深圳小汽车保有量约350万辆,停车泊位总数约215万个,按两者1:1.1的比例计算,泊位总量缺口超过170万个。自2016年开始,历年深圳两会期间都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向上要空间”,通过建设立体停车设施解决停车难题。从国外经验看,立体车库的运用已十分普遍和成熟。在日本,立体停车库泊位以每年10万个左右的速度增加,仅东京一地的立体车库泊位就超过125万个,极大缓解了城市停车压力、停车用地紧张的矛盾。

  而记者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获悉,目前全市共有立体机械式停车场(库)166个,停车泊位总数约2.45万个,在全市所有车位中占比仅约1%。2020年,深圳实际新建成4个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宝安官田老村机械式立体车库、龙华羊台新村机械式立体车库、光明欧斯卡酒店地上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光明公明社区地上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它们分别可提供143个、106个、32个和50个停车泊位,累计泊位数331个。

  可作为对比的是,来自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停车设备工作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新增机械式立体车库项目2552个。一线城市中,上海、北京、广州当年新增立体车库泊位分别达到55753个、29815个和26629个,其数量均已超过深圳现有立体车位总和。

  困局:资金回报率低业主意见难统一

  在资源紧缺背景下,利用有限的空间建设立体车库似是众望所归,尤其在停车难的老旧小区,呼声尤为强烈,那么深圳立体车库建设何以推进缓慢?

  建设成本高,资金回报率低是制约立体车库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深圳市中科利亨车库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寒秋告诉记者,简易的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库,每车位成本约两三万元,而相对高端的垂直升降类智能立体停车库每车位成本就要五六万元。这意味着建设一个立体停车场的投入动辄过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作为特种设备,立体车库还要定期维保,平均单个车位的维保费用少则30元-50元/月,多则80元-100元/月。

  夏寒秋给记者算了笔账:目前深圳大部分小区停车收费一个月300元,而一个小型的智能立体车库每个车位的综合成本在5万元左右,算下来要14-15年才能收回投资,这还不算资金成本。2019年以后,深圳多个区陆续出台社会资本新建立体车库按车位予以补贴的政策,但补贴条件也要求车库需“对社会开放”,“满足社会公众停车需求”,这意味着仅满足小区居民停放需求的小区立体车库新建改造,并不在补贴之列。因此,大多数立体停车库项目都建在了商业区、写字楼或者医院等公共场所。

  此外,记者了解到,深圳是在2020年才逐步形成了市区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联席会议制度。在此之前,立体停车设施项目采用发改部门备案形式,缺少了规划、土地监察、住房建设等部门的意见,往往面临着违建的风险,因而也难以在全市大量、快速推广。

  抛却投资回报、审批等问题,立体车库的建设也并非易事。2018年底梅林一村作为全市首批试点,曾公布立体车库改造方案并征求意见,改造费用由政府承担。然而这一消息并没后文。小区居民郭先生告诉记者,“不清楚为什么立体车库没建起来,但部分居民的强烈反对应该起了作用。”当时车库周边的小区居民质疑公共绿地空间被侵占,缺少活动场所,家庭采光可能受到影响;车辆频繁进出可能存在噪音、尾气污染、行人安全隐患等也让人担忧。

  除了业主意见难统一,启用一个立体车库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复杂:选址要充分考虑合理楼间距,消防等因素;建设方案需在业主通常要求的美观、智能、静音与合理投资成本/停车收费标准之间取得平衡;公共场所建大型立体车库,可能还需要评估对周边交通的影响。

  建议:期待明晰车位产权归属适当发展商业配套

  立体车库建设如何破题?针对投资回报周期长的问题,夏寒秋从从业者的角度,提供了一些建议。他表示,立体车库建设投入资金大,但平均到每个车位并非不可接受。如果政策允许立体车库可以按照车位进行“长租”甚至出售,投资商回笼资金周期过长的问题或许就迎刃而解。

  例如,根据媒体报道,郑州一小区将立体车库每个车位按照4.8万元租赁费,30年租赁期限的方式,向小区业主出租,每月收取25元维保费用。同时引入银行对接,业主可以以车位为抵押,首付4000元,即可获得1个30年使用权的车位。从实际情况来看,该小区立体车库的车位“不愁卖”。此外,南京曾尝试对某地下立体停车库分割车位进行产权登记,单个车位可独立上市销售;对于未售出的车位,车库建设者除收取临时停车费外,也可把车位抵押给银行进行贷款,车位经评估机构评估后,办理权利抵押登记。

  不过,夏寒秋坦言,目前这种模式在大部分地区都是零散探索。这也意味着,立体停车场市场化尚需要政府部门推动,明确权属登记,为车位租赁、出售、转让、抵押等交易,提供政策或法律依据

  允许立体车库建设者/运营商,发展商业配套,也被业界认为是“开源”的途径。适当增加包括洗车、汽修、配件、便利店、餐饮等商业配套设施,不但有助于解决新建停车场收入来源单一——只能通过收停车费营利的问题,还可通过有效运营附属商业设施,反过来吸引更多人驾车进场停放,增加停车部分的收入。

  记者体验立体车库停车情况 存车1分钟 取车半小时

  立体车库在深圳实际使用情况如何?记者连日来也进行了体验采访。

  记者在福田天安数码城停车场看到,这里的立体车库是在停车场里改建的,一个6层,一个2层,实际占地只用了27个车位,但总共能提供约120个车位。立体车库里几乎停满了车,现场保安告诉记者,车主通过手机就可以自助完成车辆存放、领取、缴费等一系列操作,停取车基本都只需要一两分钟,相比在园区到处兜圈找车位,立体车库用起来还是很方便的。日常立体车库的使用率都超过了八成。



  正在此处停车的市民宋小姐表示,立体车库对缓解停车难效果明显,但期望在建设标准上都能适配更多车型。她表示,自己开的SUV并非所有立体停车库都能顺利停放。有的车位设计得特别狭窄,一不小心就可能剐蹭轮胎、后视镜;此外,部分车主的汽车车顶上有天线,一些立体停车库车位限高根本停不进去。

  在宝安人民医院,16层楼高的智能停车楼矗立在入口显眼位置,记者体验整个停车时间只花了1分钟。

  宝安人民医院智能停车楼的运营方告诉记者,该智能停车楼占地面积仅有800平方米,配备了5套升降系统,总共有405个泊位,平均存取一辆车的时间不到2分钟。正常情况下,车库每天停放车辆可以达到2500-3000辆次,对于缓解医院停车难,改善周边交通环境效果明显。



  但不得不提的是,由于遇上取车排队,当天记者扫描出口二维码,确认取车、缴费后,等了24分钟才实际取到车。问了问其他几位等待取车的市民,等待时长从十几分钟到半个多小时不等。对此,市民赵小姐坦言,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肯定还是更喜欢地面停车位。

  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虽然在节约空间资源,改善停车环境,规范停车秩序等方面效果显著,但高峰期存取车排队,也确实是大型立体车库要面对的问题。此外,还有网友表示,曾遇到不规范停车的车主,车子没有完全停进车位,致使整一组立体车库车位无法升降横移,停放在上层的车辆全部无法取车,需要报警处理。

  深圳立体车库建设“加速度”

  为加快解决“停车难”问题,深圳已出台多项措施推动立体停车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在建立体停车库有40个,能提供1万多个车位。此外还有35个车库将纳入近期建设方案。

  据悉,《深圳市加强停车设施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已明确,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整体交通政策的前提下,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居住小区等土地使用权者利用自有土地挖潜增建立体停车设施。

  为进一步完善审批机制,2020年,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牵头会同17个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市级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区政府参照市联席会议制度相应建立区级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全市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工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及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年度建设任务,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督办考核工作落实情况。

  为吸引社会资本投建立体停车设施,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正会同市发改委、财政局研究市级停车设施建设激励政策,同时鼓励各区结合实际制定区级停车设施建设补贴政策。目前,福田、宝安、龙华、光明、罗湖等区均已出台社会资本建设停车设施的补贴实施细则,按停车设施不同类别给予每车位800元-50000元不等的补贴。

  政策推动之下,深圳立体停车设施建设启动“加速度”。记者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获悉,目前全市约有40个机械式立体停车项目正在推进,这些立体车库累计可提供约10594个停车位。此外,最新编制的《深圳市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近期建设方案》显示,全市近期还计划建设机械式立体公共停车库项目35个,目前该方案正在征求意见。

  ■记者肖晗 编辑Ricky

抱歉!“市场监测报告版块”文章仅限标准白金以上级别的会员查看,了解会员服务请点击网页右上角【我们的服务】,咨询电话:0531-88512040。
更多内容需要[登录] 查看!还没注册
特许经营市场研究报告
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