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路政局1月22日讯】 道路停车管理是城市停车管理的一个难题。去年,普陀、虹口等区停车管理部门通过市场化手段,结合大数据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方案,探索新型道路停车信息化管理方式,开展道路停车智能收费试点工作。通过对区交通管理部门调研发现,道路停车智能收费前期试点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有待解决。
一、目前仍然存在的几个问题
1.人力资本没有减少。管理部门通过智能收费平台,可以掌握车辆停放时间和泊位的实际周转率。收费平台搭载第三方支付,为车主提供便捷的支付方式。但收费仍然通过人工POS机,协管人员没有因此而减少。
2.车主便捷支付还没完全体现。前期试点期间,财政政策原因,第三方支付方式未开通,影响试点工作的进行。支付方式仍局限在POS机方式,与刷交通卡的区别仅在于增加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等工具。
3.个别逃费现象仍然存在。由于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试点道路停车场依然存在个别逃费行为,收费人员无法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让驾驶员主动交费,车主拒补现象仍然存在。有的试点区域考虑市容市貌等问题未配套视频采集设备等辅助手段,对逃费行为的证据固定技术还需完善。
二、针对发现的问题引发的思考与采取相应措施
道路智能收费停车的目的是为车主提供多样可选择的支付方式,加快车辆进出的速度,提高泊位周转率,减少人力等等。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对不同路段的泊位占用率和周转次数进行统计、分析,及时调整泊位。面对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需要管理政策及时跟进,最大化发挥智能化的效用。
1.开放试点模式,统一标准。道路智能停车收费管理在国内其他城市已有经验,但模式不一样,当前技术日新月异,不要局限于某种现有的模式,要放开手脚去试,考虑怎么减少人力成本,怎么方便车主停放,怎么提高泊位使用率。市里统一规范数据接口标准,将地磁、视频、闸机等不同数据采集设备纳入统一管理,制定数据传输、交互等技术规范,提升停车信息化管理水平级。
2.总结试点经验,政策引导。各区道路智能收费试点各有特色,建议及时总结各试点区域的经验做法,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其他道路停车场开展智能收费工作。包括适时做些宣传,引导车主适应新的管理模式,自觉停放车辆。
3.提升技术手段,服务管理。完善全市停车系统平台同时引入征信模式,利用牌照、录像等信息化技术进行取证。可设立路侧停车管理决策、应急处置等多方面构建多部门联动机制,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情况,实现政府公共服务能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