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停车管理办公室5月9日消息】 经七纬二、经七纬一、十二马路……这些今天仍在使用的道路名称记载着济南开埠100多年的历史,见证过二十世纪初济南的发达和繁华。众所周知,济南老商埠区的街道规划是按照经纬来设计的,经路与纬路将商埠区切割成大小不等的棋盘状街区,这种布局曾是西方近代商业城市常用的一种规划手法,便于功能分区。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和机动车数量剧增,老商埠由于没有规划停车空间,造成了大量的路边停车,严重影响了道路通行效率,本该属于市民的公共空间被大量停放的机动车所取代。
为了尊重济南风貌保护区的真实性与延续性,保留原有街巷肌理和交通路网格局,根据区域特点,在上述百年老商埠内共设置了三处大型停车场,释放道路公共空间,用慢行交通去细品老济南的经纬情怀!
一、三大停车场基本介绍
1、槐荫广场停车场
针对省立医院就医群众停车难问题,槐荫区委区政府积极回应,经反复研究决定将槐荫地下人防工程约30300平方米从民间资本收归政府所有,建设的大型重点区域公益性、智能化停车场。2016年9月份,区政府投资2.7亿元,回购槐荫广场地下停车场,建成1000个停车泊位,2017年1月2日完成初步改造并投入使用。车场共有两层,分别在经七纬七路口和经六纬八路口设有两个出入口。主要解决省立医院周边刚性停车需求以及为周边老旧小区提供停车泊位。
2、嘉华停车场
嘉华停车场是首个企业自行出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华联集团斥资1.2亿元,建成可以容纳400辆机动车停放的嘉华停车楼,停车楼共9层,地下1层、地上8层,面积2万平方米,于2016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另外,加上原嘉华商厦楼顶停车场251个停车泊位和区域内64个道路停车泊位,华联商圈的停车位达到了715个。车位数最大的嘉华停车楼与商场商业区实现互联互通,“无障碍”衔接,停车楼高标准配置智能停车系统,实现车牌自动识别和各楼层自助缴费,减少停车等待时间,提高通行效率,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问题,改善了商圈交通环境。
3、融汇停车场
融汇老商埠配建停车场位于中山公园东侧,共分地下三层621个停车泊位,地下一层主要为商业和车库,共有64个车位,地下二、三层全部为停车场,分别规划301个车位和256个车位。停车场周边增加5处非机动车停车场位容纳约300辆非机动车。同时,在经三路停车场进出口还施划了容纳30辆共享单车的停车区,为社会换乘公交提供了停车平台。
同时,按照“建设一处停车场取缔周边停车泊位还路于交通”的要求,结合道路禁停工作的深入开展,对老商埠区域的经五路、经六路、小纬二路、纬四路、纬五路、纬六路、纬九路、纬十路的806个道路停车泊位进行取缔,全力打造洁净有序的周边交通环境。
二、B+P模式(共享单车接驳停车场)打通老商埠居民最后一公里
为了解决老商埠区居民的最后一公里交通难题,除了在老商埠区域内的所有公交站点、大型社区等附近设置共享单车停放点外,老商埠区内三大停车场均设有非机动车停车区以及共享单车停放点,采用B+P模式(共享单车接驳路外停车场)打通老商埠居民的最后一公里。
根据老商埠区居民车辆使用特点,增配停车场附近共享单车停放点的管理人员,加强共享单车管理,确保车辆投放有序,做到潮汐式停放,在早上单车停放较多时对单车进行统一摆放,夜间确保能够有充足数量的单车满足周边居民回家的需求。
充分运用共享理念,利用“时间差”把闲置的停车资源进行盘活,来缓解老商埠区停车供需矛盾,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优化区内道路设施,继续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开放各社区内的公共服务机构停车资源。
三、四合一的绿色交通换乘平台
商埠区域内共有54条公交线路通过,公交站点附近、大型社区、医院、学校、商城、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周边范围内共施划共享单车停放点68处,保障区域内方圆1公里内共享单车点位不低于10处,实现公共交通、共享单车、和步行的无缝对接。
大型路外停车场+共享单车停车区+非机动车停车区+公交换乘的绿色交通换乘平台的打造,让济南市民通过绿色交通的便利换乘,带动了出行理念的改变,重新塑造了街道、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的关系,提升了社区生活品质。
通过停行兼顾,无缝隙连接的慢行体验,让街道慢下来,享受人性尺度的城市空间,让济南市民真正感受到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感受老商埠的经纬情怀,让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商埠区,重新展现出破茧成蝶的气质。
四、城中慢城,城市初心所在
在老商埠区停车管理、交通出行规划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形成了我市特有的老商埠区“城中慢城”管理模式。
一是注重非机动车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在每个机动车停车场都划设非机动车停车场和共享单车停放区域;
二是科学分配路权,将保障“人”的通行作为路权分配的出发点,提高公交、慢行路权比例,完善非机动车专用车道,逐步取缔路内停车泊位;
三是推广“共享单车接驳停车场”B+P模式,打通老商埠居民的最后一公里;
四是打造“大型路外停车场+共享单车停车区+非机动车停车区+公交换乘”的绿色交通换乘平台。
通过多措并举,济南城中心拥堵同比下降,高德对第一季度受拥堵较严重的城市进行了交通影响分析,道路禁停措施实施后拥堵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济南市中心区域已经得到有效缓解。同比2016年第一季度,其中20条禁停道路的平均车速已经从原来的26.8公里/小时提高到了28.1公里/小时,高峰拥堵延时指数平均下降了4.8%。另外,通过增大路外停车供给,引导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减少了路面违法停车,缓解了周边老旧小区刚性停车需求,为周边小区居民营造良好的动、静态道路交通环境。
“根,相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在枝繁叶茂的树荫下,放下小汽车,或步行,或骑行,或公交,漫步穿行在百年老建筑中,一起感受慢行交通下的老城情怀,一份属于我们济南人独有的宁静与惬意。